据报道,“在历年两会热点的民意调查中,‘低碳经济’这个词今年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据信,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为活动排放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其中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了相当的比例,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很显然,低碳经济是今后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低碳之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农业除了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要突出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品开发、发展生态经济,要突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固碳减排。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实现碳中性,即人为排放的CO2与通过人为措施吸收的CO2实现动态平衡。
农业排放温室气体,尤其以CH4和N2O为重。同时农业也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碳,而土壤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但农业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利用方式,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碳吸收与排放之间的动态平衡影响甚大,进而难以明确各类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是碳源还是碳汇,以及两者之间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发展低碳农业的现实目标之一就是,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全球变暖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如何发展低碳农业呢?就理论研究而言,我们要弄清低碳农业的内涵、任务、目标、举措、机制、政策等,并要深入了解应该如何在过去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加以凝练与提升。实际上,低碳农业内涵古而有之,只是现阶段概念要义的更新与高新技术的介入而使其得以深化并提升。从系统观点认识,低碳农业是一个追求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复合的技术体系,其基础应该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现象,例如耕地紧缺与粮食安全矛盾,畜牧发展与饲料不足的困惑,资源不足与过度开发,凡此种种,令人担忧。同时,大量畜禽排泄物引起了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严重;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水稻秸秆再利用方式不当及CH4排放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等,都将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怎样寻求新的出路,这是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就此也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天地。
从实践意义认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碳农业,就是要从不同的层次来介入,因地制宜地建立不同的模式。特别要强调的是,发展低碳农业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项目带动,转型提升。很显然,不同问题要具体探讨,不同区域要详尽研究,不同层次要分别建模,不同优势要顺势发挥。切不可一哄而上,更不可拼凑而就。例如水田、旱地、坡地、山地如何抓住侧重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水田,要设法降低甲烷排放;对于旱地,要着力减少氧化亚氮释放;对于种植业,要推广立体农业模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对于养殖业,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对于加工业,要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提高整合集成效率等。当然还要优化农业系统结构与合理调整生产方式,使之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这其中有技术环节要突破,也有优惠政策要引导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依靠科技进步,着重要突破减量化技术运用,实现资源节约;要突破再利用技术运用,充分挖掘潜力;要突破再循环技术运用,强化综合开发;要突破可控化技术运用,防治农业污染。此外,还有高光效作用品种选育,配套技术集成,立体农业深化,循环农业拓展,生态农业提升,这无疑都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可以相信,与低碳经济同步发展的低碳农业,其潜力是巨大的,其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翁伯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