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寒假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给每一位在校教师留了一个思考题:在接下去的五年时间里,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科研?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学术人生。而李言荣自己给出的答案是:要做真科研。
回放 什么是“真科研”
1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回归科研本真的感慨,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共鸣。
彭真明之所以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科技工作会上,校长李言荣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做真科研、做真贡献,也就是有尊严的科研,有价值、有意义、有水平的科研。
在那次大会上,李言荣的发言很直接。“我希望大家在做科研项目时首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真正为了兴趣做科研吗,还是为了利和名;我是真的有能力把这个题目做到一流,还是做到三流就交差。”
“中国的科研发展到了这个时候,经费有了,SCI论文也有了,队伍也很庞大了,但是我们很多人始终没有理解做科研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李言荣说,“如果我们的科研结果既不能引领学术前沿,又不能为经济社会做出实际贡献,这样的科研就是在浪费资源、浪费青春。”
在他看来,高校科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也已经实实在在面临着转变的压力。“怎么做,其实就是围绕‘三个面向’的改革创新路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具体来说,第一类是从追求真理的目标出发,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或提出创新性的理论;第二类,是完成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诸如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领域;第第三类,是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国家或者地方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李言荣表示,三个面向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倾向,没有高低之分,只要三个都是在追求自己领域的一流,都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贡献,那无论是做哪一个,都是真科研。
追访 是什么阻碍了真科研
李言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强调真科研不意味着我们过去所做的科研都是“假”的,而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科研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科研既不顶天也不立地,基础不像基础,应用不像应用,悬在中间,自娱自乐。”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赌场院士欧阳钟灿理解的真科研,一种是像LIGO找到引力波那样,检验了真理,拓展了人类的认知;另一种,如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蓝光二极管、获得近四年美国工程院德雷珀奖的液晶显示、移动电话、锂离子电池与LE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者,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国内的科研之所以常常在‘真科研’以外徘徊,是因为我们从来就缺乏认知世界、改变世界的好奇和冲动。”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赌场院士周忠和指出,“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功利主义的思维和习惯压制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功利主义与科研的形影不离,又与过分功利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
对此,欧阳钟灿也难掩失望之情。他认为,现有的科研制度为科研人员的发展设立了诸多台阶,使科研的动力变成为下一阶段的晋升。竞争性基金的过多,直接导致了马太效应的出现,多了还想多,少的却怎么也得不到。最受人诟病的,是对SCI论文近乎病态的崇拜。
他自嘲,如今许多新进的年轻科研人员,在SCI一区发表的文章数量,已经可以超过那些大前辈。这也就不难理解,每年5月各类基金集中进行评审期间,有的专家在短短几天之内甚至要过眼上百篇成果论文。“结果是,论文越多含金量越低。即便发表在一类杂志,仍然够不上真正的突破性成果。”
欧阳钟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这些问题不改变,投入再大,也难以做出真科研。
点评 如何鼓励真科研
事实上,这也正是李言荣计划在半年里落实的议题:为了引导教师树立做真科研的学术自觉,应该如何重塑学校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具体而言,涉及科研评价、人事考核、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
比如在评价机制方面,李言荣首先想要根据教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实施分流,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科研类型中发挥价值。因为每一位老师的优势不同,学术生涯不同阶段的兴趣点也不一样。然后,针对不同的科研类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再是现在这样单一化的做法。
他说,在基础研究领域,核心是要呵护好奇,鼓励探索,对这类研究人员的评价就必须拉长周期,比如5年一评。评价内容也不围绕论文数量,而是更看重同行评价。
周忠和也表示,同行评议才是国际学术评价的主流方式。不过他同时强调,同行评议制度能否执行好,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是否选择了真正的同行,被选择的评审专家是否真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公正性等等。
除此之外,欧阳钟灿也提出建议,重点关注科研人员是否被邀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是否在重要的国内外杂志、学会担任职务,甚至看培养学生的去向如何。
而如果是应用型研究,李言荣认为,更不能对教师在发表论文、获得国家奖项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看重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的贡献程度。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没有关系,但必须做出真正的产品,能够面向产业发展,能够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
李言荣表示,无论是什么样的科研制度,只要能够激发出教师的内在动力,释放他们的科研活力,就是好的制度、好的改革方向。反之,那些束缚、阻碍教师的做法,一定尽最大可能去除。